AND

RESPONSIBILITY

STANDING UP TO THE HEART

FAIR TO THE LETTER

立责于心,公允至信

SINCERITY

STANDING UP TO THE HEARTFAIR TO THE LETTERSTANDING UP TO THE HEARTFAIR TO THE LETTERTANDING UP TO THE HEARTFAIR TO THE LETTER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征途三十载 携手向未来(知识产权报)

首页    征途三十载 携手向未来(知识产权报)

    ——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三十周年成就综述

 

    三十载星霜荏苒,三十载岁物丰成。2024年,中国迎来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的三十周年。

从1994年中国申请人通过PCT提交的专利申请仅有98件,至2023年中国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近7万件、已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

    三十年间,中国积极参与PCT等国际规则的修订完善,不断完善国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三十年间,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各国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仅为我国创新主体寻求海外专利保护提供了桥梁,同时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完善制度 立柱架梁

    法者,治之端也。作为知识产权领域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PCT于1970年缔结,对《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年)的缔约国开放,目前有158个缔约国。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就可以同时在多个缔约国中寻求专利保护。

三十年间,中国对标PCT国际规则,不断完善国内法律制度,逐步实现与PCT为代表的众多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深度接轨,为融入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中国加入PCT体系三十周年,我们将共同庆祝这个对WIPO与中国的关系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纪念日。”今年4月,WIPO总干事邓鸿森在向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致辞时表示,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已经转型成为了一个科技创新创造强国,逐步构建了一套高效、现代化的知识产权体系。

    时间拨回1993年10月,在WIPO和原中国专利局在北京联合举办“专利合作条约和中国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向时任WIPO总干事鲍格胥递交了中国加入PCT的加入书,拉开了中国与PCT深度合作的序幕。

    1994年1月1日,《关于中国实施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生效,中国自此走向了向外提交PCT专利申请之路。这天,中国申请人簇拥于原中国专利局PCT申请受理办公室,手里紧握的,不仅是他们重要的申请材料,更是承载着沉甸甸的创新梦想与开拓海外市场的决心。

彼时,中国在PCT领域才刚刚起步,PCT在中国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适应PCT体系,中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历经多次修改,为国内外创新主体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0年至2001年,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完成第二次修改,新增了关于国际专利申请提交和处理的原则性规定,对PCT国际专利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具体要求作出明确规定。2002年,为配合PCT制度改革对《专利合作条约》相关条款的修改,我国及时对专利法实施细则进行了特别修改,将国际专利申请进入国家阶段的期限修改为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与国际条约保持一致。2010年,专利法实施细则完成第三次修改,进一步优化了国际专利申请在国家阶段的审查流程。2020年至2023年,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完成第四次修改,新增优先权恢复和援引加入等制度,给国内外PCT申请人提供了更宽松的期限条件和更多救济机会。

    中国在PCT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直接促进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加速释放创新活力,同时不断扩大知识产权领域对外开放,营造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此进程中,一大批中国创新企业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位;众多国外申请人在华开展商业活动和知识产权布局意愿不断增强,外国申请人提交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数量稳步上升,PCT“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提升能力 对标一流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检索完成数量由1995年的118件增长至2023年的7.02万件”“2023年国际检索报告和书面意见按期完成率达到98.4%”……数字的飞跃见证了中国PCT审查能力的巨大提升。三十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推进作为PCT国际专利申请的受理局、国际检索单位和初步审查单位的审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构建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

    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建立起局级、部级和处级三级质量保障机构的专利审查质量保障体系,并基于计划—实施—监督评级—持续改进的PDCA质量管理循环模式保障审查质量。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向WIPO提供PCT年度质量报告,专门设立专利审查评议平台,并委托第三方独立开展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调查,用户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PCT服务的质量满意度屡创新高。

    加强PCT审查员队伍建设是保障中国PCT审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PCT审查员人数稳步上升,2023年PCT审查员人数达到4944人。一批批通过检索能力高级水平测试和PCT资格认证考试,具备多语种工作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构成了中国PCT审查体系的中坚力量。

    “PCT国际检索和初步审查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PCT审查员经验越来越丰富”“审查能力和审查质量显著提升,在书面审查意见中,审查员对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的拿捏更加准确”“更多国外申请人和事务所对我国专利审查作出积极评价,也愈发认可和尊重中国专利审查意见和专利制度”……在近几年召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与专利代理交流座谈会上,多位专利代理机构负责人持续关注PCT审查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这些成绩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多年提升审查能力的结果,这些赞誉是社会各界对审查提质增效工作的肯定。

 

深化合作 惠及世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十年来,中国深度参与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PCT发展迎来新的篇章。

    “我们同意由中国牵头对各国际单位和用户反馈的PCT国际阶段改进需求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于2021年3月22日至26日在WIPO召开的PCT国际单位会议和质量小组会议上,“中国方案”获得了各方的认可。

    这是中国积极参与PCT体系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

    从2012年7月中国专利文献正式纳入PCT最低限度文献,到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与WIPO签订谅解备忘录,并正式使用人民币作为PCT相关国际费用的定价和结算货币,进入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率先实现了PCT国际阶段全流程代码化文本审查和处理,推动了PCT国际公布机制的改革……在PCT发展的坐标上,中国持续为PCT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此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也不断加强与各方在PCT领域的合作,先后与33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审查机构建立了PPH合作,其中包括与20多个国家或地区相关机构开展了基于PCT国际阶段工作结果的国家阶段加快审查(PCT-PPH)。不仅如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成为印度、沙特等12个国家的PCT专利申请国际检索单位和国际初步审查单位,为相关国家申请人保护专利提供了支持。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国际良法促进全球善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

    “去年以来,在习近平主席致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50周年纪念活动贺信精神的指引下,中方与WIPO合作进一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以中国加入PCT体系三十周年为契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同WIPO和世界各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深度参与PCT国际治理,推动完善相关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PCT体系建设现代化发展,让创新更多惠及各国人民。(转载自:知识产权报   记者 张彬彬)

2024年10月18日 14:20
浏览量:0
收藏